“看非遺·知師宗”,是2022年“看非遺·知曲靖”采編寫作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的在于宣傳師宗的非遺保護傳承成果,傳播師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該活動主要由師宗縣政協(xié)、師宗縣文化和旅游局攜手推進。從2022年5月6日啟動至9月10日結束,歷時四個多月,行程數百公里,6名寫作人員跋山涉水,進村入戶,實地采訪了19個市級以上非遺項目傳承人,涉及全縣3鄉(xiāng)3鎮(zhèn)2街道。通過記錄、整理、傳播非遺傳承人背后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揭示項目與傳承人之間水乳交融、代代傳承、薪火不息、卓勵奮斗的人文價值,是師宗傳統(tǒng)文化、人文歷史、市井生活的真實再現。
彝家山寨里的“神猴”情結
堵雜村是一個彝漢雜居的古老山寨,位于師宗縣城西20余公里的高山上,周邊山嶺縱橫,背后古木蒼翠,生活在這里的干彝族(彝族的一個支系)以森林里的猴子為崇拜對象,認為猴子能消災賜福,給人們帶來好運,故以“神猴”稱之。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師宗的干彝族都要舉行“綁神猴”的民俗活動,又稱作“綁山花子”(“山花子”是彝族人對猴子的俗稱),其俗以堵雜村最盛。2017年6月,“綁神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
2022年立夏的第二天,我們來到堵雜村“綁神猴”省級傳承人張榮華的家中,向他了解相關情況。年已七十的張榮華從師宗雄壁與陸良雙箐口交界的防疫卡點匆忙趕回來,一見面就對我們說:“請神猴保佑,愿疫情早日過去!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jié)的‘綁神猴’活動沒有對外宣傳,仍有好多民俗研究者、攝影愛好者、游客打電話來,我便以不舉辦為由謝絕了,可初一早上還是陸續(xù)來了300多人觀看?!闭f到這里,張樹榮失落的神情里還閃著一絲驕傲,他指著村子廣場的方向說:“2020年疫情之前,一到“綁神猴”,每次至少都有近萬人來觀看?!?/span>
來到堵雜彝族“綁神猴”習俗傳習所,張榮華的弟子吳雙存、張文明、張榮先等人正在忙著把春節(jié)期間使用過的“神猴”面具進行整理收藏,以防下雨回潮變形,這是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做的事情。吳雙存是張榮華一手教會的“綁神猴”祭拜儀式傳承人,現在每年“神猴”進村,所有儀式都由他主持。當我們問及“綁神猴”的來歷時,吳雙存滿含深情地向我們講述了關于“綁神猴”的起源。他說,專家有的說與諸葛亮火燒藤甲兵有關,有的說與師宗、瀘西等地建立的自杞國抗擊蒙古人有關,但他們干彝人只流傳下來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干彝人的祖先阿奴帶領部族和入侵的外族作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死傷過多,便率余部退到密林中躲藏,追兵隨即趕來,危難關頭時,一個叫阿奴的人只身引開追兵,敵人的圍追堵截令他無路可逃,只好鉆進長滿過山龍的草叢中躲藏,但過山龍只能夠遮住他的身體,頭還露在外面,阿奴急忙從身旁的大樹上扯下一塊樹皮遮住臉。生死存亡之際,恰巧一只猴子從樹上跳下來向森林深處跑去,敵人以為那猴子就是阿奴,就朝它追去。阿奴幸運地躲過了敵人,后來帶領族人在大山里開始了新的生活。為感謝猴子的救命之恩,阿奴和族人們約定不準傷害猴子,與它們和諧相處,并把猴子作為為他們的神靈祖先,以祖先的名字稱呼它們“阿奴”或“阿奴得”。
張榮華告訴我們,“綁神猴”是一項追憶祖先、感恩神猴、祈福百姓的民俗活動,整個活動由備“神猴”、綁“神猴”、迎“神猴”、祭“神猴”、接“神猴”、送“神猴”等六個部分組成。主要內容有請“神樹”,制作神猴面具;挑選10至40歲的男子裝扮并在山上綁“神猴”(綁后躲進樹林,力求不讓人發(fā)現);迎接“神猴”回村;長者在村內廣場帶領三位“神猴”祭拜天地、祈福消災;“神猴”分組到各戶拜年;拜年完畢把“神猴”身上的藤條割斷“卸甲”,意思是把福祉留下,把災禍送走。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不管漢族還是彝族,每家早早就準備好蔥、蒜、糖、肉、粑粑(餌塊)等東西作為謝禮并在家等候神猴光臨?!吧窈铩钡絹砗笙冉恿硕Y物,然后向前、向后三作揖三跳躍三跺腳,示意“神猴”到堂,邪祟遠避,家宅平安。村民的謝禮各具深意,蔥表示聰明;蒜表示能說會算;糖表示擋住,不如意的事都由“神猴”擋掉;肉、粑粑(餌塊)表示五谷豐登、平平安安。如有結婚不久的夫婦,眾“神猴”就相邀到他們家去鬧房,以示慶賀;如有生育困難的人家,或者孩子經常生病不好養(yǎng),則會主動邀請“神猴”帶著一只用過山龍綁成的“小猴子”到家里送福,讓那對希望得到孩子的夫婦抱一抱“小猴子”,就會心想事成,賜福得子;讓生病的孩子及父母摸摸“小猴子”,則會百病消除,身體健康?!吧窈铩背鲩T后,主人家點燃放鞭炮相送。如果哪家不迎接“神猴”進屋,當年就會百事不順。在活動中,不管哪個民族的人都可以盡情參與,一起分享“綁神猴”活動帶來的美好祈福和歡樂祥和。
“神猴”的扮演者一般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也有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他們頭戴面具,全身綁滿一種稱作“過山龍”的藤草,故稱為“綁神猴”,聽到村中長者的召喚后,就立即從村后的森林里群起歡呼而出,他們或左右跳躍,或拍手跺腳,或抓耳撓腮,盡肖頑猴動作而行。村民們則在村口打火藥槍(現在改為放禮花、大炮仗等)、吹過山號、放鞭炮、敲鑼打鼓迎接“神猴”進村。“神猴”們在村中平地上盡情跳躍玩耍,與村民們相互嬉戲,玩樂多時,然后接受村中畢摩(彝族中的神職人員)或長者的祭拜,就分為三人一組挨家挨戶去拜年送祝福,不分族別,彝漢同拜。
“綁神猴”的儀式及祭詞由長者口耳相授傳給德行深厚的后輩男子,不以文字外示他人。張榮華的兒子張永明、孫子張濤,以及村中40余名男子,都是“神猴”的裝扮者,每次扮演“神猴”,從清晨直到下午約10個小時的時間里,他們全身被野葛根藤以“回”字的結繩方式把過山龍嚴密綁扎其上,不露出任何部位來,他們不吃不喝不解手,帶著敬畏和感恩的心情,以原始古樸的方式,完成了“人—猴—神—人”的角色轉化。
“綁神猴”活動在師宗雄壁鎮(zhèn)雄壁社區(qū)堵雜村、獨龍村委會中大哨村,葵山鎮(zhèn)峰龍?zhí)洞逦瘯鍢蚝哟澹陆值滥簖埓逦瘯潞哟宓纫妥迦罕娭袀鞒兄?,即使在三年困難時期和十年“文革”期間,也從未間斷過。1902年,堵雜村中建有一座天主教堂,教士馮大倫系法國人,他初來此地見到“綁神猴”的情景后,被“神猴”神奇可愛的形象和村民淳樸豪爽的民風所感動,連連感嘆說:“Very good!Very good!這個活動真是太神奇了,我一定要把它寫進我的日記里,介紹到我的國家去?!焙髞碛捎跁r局動亂等原因,馮大倫離開了師宗,也不知他是否回到了家鄉(xiāng),并把“綁神猴”這一古老的東方民俗介紹到法國去了呢?
“綁神猴”中蘊含的民間信俗,為周邊各族民眾所尊重和喜愛,張永明和妻子孫六燕在村里組建了“果真”藝術團,“綁神猴”是其主打節(jié)目,他們編排的舞蹈《堵雜神猴》參加第九屆云南省“歌舞樂”展演獲舞蹈類銅獎、《綁神猴》參加曲靖市第四屆少數民族“歌舞樂”展演獲金獎。這些節(jié)目,在師宗的五龍“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節(jié)、菌子山“千花會”、師宗春節(jié)聯歡晚會上進行展演,曾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轟動。省、市、縣電視臺對“綁神猴”多次深入采訪。2013年4月,CCTV—4《遠方的家——百山百川行(南盤江)》一期(第28集),也到堵雜做了專題錄播。
張榮華又要回疫情防控卡點繼續(xù)執(zhí)勤去了,當我們和他一起步出堵雜村時,在省外務工的孫子張濤打電話給他,問候爺爺身體是否健康,疫情下的家鄉(xiāng)是否平安,并說年底才能回來,到時候要爺爺教會他“綁神猴”的祭詞和彝族把式舞三戟叉、春秋刀等技藝,他下定決心要在明年春節(jié)前學會,免得爺爺經常說他不懂事。
一個電話,讓張榮華高興得眼里噙滿淚水,喃喃地對我們說:“張濤從小就愛裝扮‘神猴’,中央電視臺那次來村里拍攝,記者李七月見他表演得有模有樣,抱起他一起合影呢!現在他去遠了,我把他戴過的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神猴面具保管好,等他回來再戴。如果過年他有事回不來,作為遠離家鄉(xiāng)的孩子,他最思念的、最魂牽夢繞的,一定是鞭炮聲中那熱熱鬧鬧的‘綁神猴’情景,因為這才是家鄉(xiāng)的味道,家鄉(xiāng)的情結?!?nbsp;